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微风(bolang6688)的博客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日志

 
 

故乡美味虫为先(发表于山东教育小学版2017年10月)  

2017-06-29 09:34:4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故乡美味虫为先 - 微风 - 微风(bolang6688)的博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老家就在“奇秀不减雁荡”(苏轼语)的五莲山山脚下, 自然就是“靠山吃山”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个山里人,对于“靠山吃山”当然有着深切的体会,这也是我的很多文章都与山有关、与吃有关的原因。

 说到“靠山吃山”,真得好好说道说道故乡人对形形色色“虫”的喜爱。什么知了、蚂蚱、蝎子、蜂虫、蚕蛹、豆虫等等,天上飞的地下爬的应有尽有,可以说在吃虫方面,五莲人绝对算得上行家。

用“故乡美味虫为先”来概括,一点不为过。

在我们老家,吃虫应该算是传统,从老祖宗那里就认为那些虫子是好东西,烧了吃,炸了吃,能快朵颐,能果肚腹。按现代人的观念看,这些虫子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对身体有好处,特别养生。所以对于山里人来说,虫子是从小吃到大,即使是在外地读书在外地工作了,就像我,吃不到时还特别想念,一回家就要吃个不停。

有人说,山东人吃昆虫和灾害有关,因为山东历史上多旱,而大旱之年一般又伴有蝗灾,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只好拿遍地的蝗虫来充饥。所以蝗虫也就成了山里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了。

除了这个原因外,我估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蝗灾后老百姓对蝗虫恨之入骨,于是拿蝗虫来下油锅,下油锅尚且不解恨,于是拿来吃掉!久而久之便开始吃蝗虫了,再后来,老百姓发现昆虫的味道也是不错的,便发展到吃别的昆虫了。

五莲山区,出产的各类“虫子”很多。在我们老家的农贸市场转转,就会发现有好多卖虫子的摊位,品类繁多,销量很大,其中蚕蛹应该是买卖最好的。

在五莲山区生长着一种柞树,那些低矮的生长茂盛的柞树,很适合养柞蚕,柞蚕的蚕茧可以缫丝。在我的记忆中,当地曾有不少缫丝厂。但是由于柞蚕丝与桑蚕丝比较而言,丝质比较粗劣,缫丝厂慢慢都关闭了。但是当地人喜欢吃柞蚕的蛹子的习惯却一直保留着。

对于每一个外地人而言,看着那些刚刚从蚕茧里剪出来的个个鲜亮且还不断蠕动着的蛹子,感觉肯定是既可怕又瘆人的。可在我们老家,煎炸一盘新鲜的大蚕蛹,却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还有一种蛹子,很多人可能见都没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吃了,那就是松毛虫的蛹。一说到松毛虫,恐怕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吧。

松毛虫两侧长有有毒的长毛,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如果皮肤不小心触到松毛虫的毛,会立即肿胀起来,有火辣辣的灼热和刺痛感。

五莲山区有着很多松林,如果遇到松林虫害,松树上会爬满很多松毛虫,而当松毛虫结茧以后,当地人会带上剪刀去剪松毛虫的茧子,回家后把茧子放在一大堆火里去烧。当炭火把茧子烧破以后,再把蛹子一个个挑出来。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很有些风险的,火烧的时候,虫毛会飞起来,稍不小心,毛毛粘到身上,奇痒无比是小事,过敏可是大事,弄不好可能危及生命。

松毛虫的蛹子放油锅里一炸,喷香酥脆,味道醇厚,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切记,这种蛹子绝对不能多吃。因为,松毛虫的蛹子即使是通过火烧油炸,尾部仍然有绒绒的毛,这些毛也是有毒性的,吃多了,舌头会肿胀难受。

近些年,由于飞机喷洒农药等方式的综合防护,山林虫害得到根本控制,松毛虫已很少见到,想再吃松蛹也近乎不可能了……

说完了蛹,再说说豆虫。

豆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吃豆叶为生的软体小动物。在我们老家,大都是山岭薄地,大豆的种植很有限,尽管以吃豆叶为生的豆虫也是当地人爱吃的佳肴,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吃以吃槐叶为生的豆虫(五莲山区,生长着很多杨槐树)。这两种豆虫本质上是一样的,从形态上来说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从颜色上来看,吃豆叶的颜色呈褐黄色,吃槐叶的颜色呈青绿色。豆虫成虫七八公分长,头部有一黄绿色突起,尾部有一黄绿色尾角。有些年份,槐树叶上有很多豆虫,不长时间就能捉很多,但是要处理干净得费点功夫。处理方法是:一手捏住豆虫的尾部,一手摁住头部,使劲一挤,豆虫的内脏会被从尾部挤出来,然后摘掉就可以了。这样处理后的豆虫,洗净沥干,就可以加工了。当地最习惯的做法是将豆虫剁碎,放青辣椒干炒。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留了豆虫的鲜味,又祛除了土腥气,同时又解决了豆皮厚不易嚼碎的问题。

当然品质最好豆虫的还是在老熟以后。老熟的豆虫会从树上(豆秸)爬下来,钻到土里,等待越冬以后化蛹。老熟的豆虫不再进食,而且已经排尽内脏废物,因此不需做任何特别的处理了。这样的豆虫适合烹炸着吃。热油下锅,炸出来的豆虫焦脆喷香,是下酒下饭不可多得的美味。据说,豆虫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七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其中亚麻酸达36.53%,尤其是C18:3亚麻酸含量更高,是驱寒养胃的天然绿色保健珍品。

还有一种春天才能捉到的“虫子”,大概也只有我们老家那里人才会吃吧,我们管它叫 “铜孩”。我原本一直不知道“铜孩”的学名叫什么,这次专门上网查了查,才知道它应该叫“黄褐金龟子”,“铜孩”的“铜”是不是因为“黄褐色”之故,我不得而知。这种翅膀呈黄褐色的甲虫,在春天天气变暖的季节才出现,它靠吸植物根部的汁液长大,在果林或者不高的茅草丛里能找到它们。傍晚时分,“铜孩”会飞出来觅食,这也是捕捉的最好时机。因此,在老家,春天,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经常有一些闲来无事的大人和孩子,穿梭和奔跑于田埂地头,这就是捉“铜孩”人们。

择掉翅膀的“铜孩”上油锅一炸,酥脆可口,嚼一下,唇齿生香。

只可惜,这种的“铜孩”数量不多,也不容易捕捉,吃上一次,实属不易。

至于说知了啊,蚂蚱啊,很多地方都有吃,在我们老家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也就没必要多说了……

最近从网上看到,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风物中国志》有一期专门介绍了五莲人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吃虫子,看来我说“故乡美味虫为先”,一点不虚!

  评论这张
 
阅读(348)|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