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微风(bolang6688)的博客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日志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2011-09-22 15:10:16|  分类: 教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看了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本节课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驾驭自如,灵活生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让学生角色互换体验,或在读中感悟,进行说话、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巧妙利用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准了突破口。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如果逐句逐节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一步一步推进,探究迷恋、痴迷的表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边读便想,找出3个意思相近、但表达的程度不同的词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愉快地投入到阅读中。特别是在处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中心句时,李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会着迷”、“哪些事情说明着迷”、“对他一辈子有什么影响”这几个问题,找准了突破口,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突出重点,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先提出法布尔的几句话来重点理解。“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一只会叫的虫子!”“嗬,真漂亮!”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迷恋。在一遍遍朗读中,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母对法布尔的态度。老师和孩子们模拟表演,在课文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让学生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情感。

    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感受是学生的最直接的生活体验,这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这种生活体验是学生学习新知、情感升华的基础。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按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学习技能、方法,才能引导他们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所赋予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以解决教学难题。李老师在这篇课文中的教学中,对于法布尔的父母因法布尔乘放鸭的机会捉昆虫而责骂他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就充分照应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老师提问:读到这儿,你这时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想对法布尔说:你不要泄气,你的执着让我佩服。有的学生说:捉昆虫是你的兴趣爱好,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呀?我支持你!……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学习并实践的。

  评论这张
 
阅读(882)|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