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微风(bolang6688)的博客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日志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原)  

2011-05-19 15:06:28|  分类: 随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所谓的经验,我是很惶恐的。尽管自己的博客《微风》获得泰安市第二届教师博客评选最具人气奖,依托教育办公室、由自己牵头、和同事共同编辑的《wnjy》博客获得最佳集体博客奖,但这并不是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因为从2006年开始创建自己的第一个博客——落户新浪的“微风”博客,最初的动因也只是想创建抒写自己心灵、记录自己感悟、总结自己心得的一方平台。即便后来陆续在网易、百度、泰安教育博客网和新泰教研网建立自己的博客,这种初衷也始终没有改变。我在网易、新浪等网站建立的博客取名“微风”,就是希望自己的博客自然率真,情趣盎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微风一样和煦温馨,轻抚心田。我在泰安教研网建立的博客取名“采菊东篱下”,寓意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希望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感觉。《wnjy》杂志在20091月创刊时,我们在“刊首语”中也很明确地宣示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倾听一种声音,传递一份信息,构建一方平台,营造一种氛围。让交流成为自觉,让学习成为习惯,让进取成为时尚”。

博客作为社会媒体网络的一种形式,它有三大作用,一是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二是知识过滤与积累;三是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之所以公开在网络上,就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私人日记,博客的外延肯定要比日记大很多,它不仅仅要记录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还注重它提供的内容能帮助到别人。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得很好——博客永远是共享与分享精神的体现。

正是因为博客有共享和分享的精神,所以我们就必须重视博客的交流价值。

创建博客这些年来,自己就是以一种耕耘、播种的心态和一种交流、学习的愿望,来记录,抒发,总结和反思。

自创建博客至今,我已经发表了近400篇博文,有教育教研论文,有生活随笔,有时政杂感,有诗词歌赋……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博文中,有的发表在《齐鲁晚报》、《教育时报》、《桂林日报》、《渤海早报》、《语文报》等报纸上,有的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当代教育创新》、《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等刊物上,还有的在《中国教育报》“教师素质与学生成才笔谈”征文、《教师报》全国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特等奖。

在发表的教育教研类博文中,包含了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课程研究等诸多方面。既有宏观分析,如《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思考》、《当心素质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等,也有微观研究,如《让体验成为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语文教案,卡片式如何》等,反映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思考与探索。

随笔、随感类博文,也大多是基于对生活、对人生、对从事的教育事业所阐发的一些体会与感慨,以及作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该秉持的人生信仰、人生理念以及人生修为的深度思索。

在建立个人博客五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博客这种网络平台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它既能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空间,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为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实践机会,又能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这些年来,工作之余,每天上网除了看新闻之外,浏览网友的博文、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成了我自己每天生活的必修课。天天如此,乐在其中。

由此,生活变得充实,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以提升。

由此,我逐渐悟出:学习、交流、提高,才应该是教师博客的真谛。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种博》,记下的就是自己写博、读博、用博的感受。全文如此:

自从有了自己的博客之后,我就沉湎于此。

这种感觉就如同老农觅得一方菜地,欣喜之情自不待言。

因此,我把写博、读博、与博友交流称之为“种博”,这就如老农侍弄自己的菜地一般。

每天闲暇,不由自主地就会来到自己的“小菜园”,看看有没有博友留下的脚印,然后侍弄侍弄自己的“菜地”,自然而恬淡。

于是,心境开阔了,心情舒展了。天空不再只有阴霾,太阳和星星又闪烁它原有的光芒。

看看花,看看叶;培培土,浇浇水——

看蜜蜂蝴蝶飞舞是一种风景,自在地捉虫除草也是一种风景。

不求有什么收获,不求有什么目标,只求过程的丰满与充盈,就这样随意、自由。

喜悦也罢,苦恼也罢;成功也罢,失意也罢,写下来就是自己的水灵灵的收获。没有嘲弄,没有讥笑,只有鼓励,只有分享。

于是,乐此不疲;

于是,留连忘返。

种菜,种博,境界同也!

 

谢谢大家。

  评论这张
 
阅读(2296)|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