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作为占全部课文20%左右的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容置疑的。可是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确实还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文言文等同于文言字、词、句,等同于古汉语知识。
综观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界,文言文教学方面,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教师串讲,学生背诵,重视的只是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语法的现象,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往往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尽失了它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璀璨夺目的无尽的文学宝藏,选入课本的文言文许许多多便是这一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奇珍。如果仅仅注重文言字词、语法的教学,又如何谈及教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又如何谈及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我们知道,《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而如果我们教学中只注意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以及几种语法现象的分析,而不去联系历史现实理解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去挖掘这篇传世佳作所具有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的话,岂不有点舍本逐末了?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目前这种中学文言文教学游离大纲要求,随意肢解文言作品的现象必须彻底摒除。
致使文言文教学走入误区的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中、高考的命题导向有问题,一是语文教师缺乏对大纲的深入、透彻的研究和了解。明确了症结所在,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首先,中、高考的命题要依据大纲要求,力求准确、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中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摆脱考试指挥棒的左右,深入研究大纲,改革教育观念,提高对语文教学的科学认识。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文言文教学,决不仅仅是古代汉语的教学!
(注:此文发表于1996年第7期《语文教学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