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微风(bolang6688)的博客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日志

 
 

读书漫谈(原)  

2009-12-02 17:05:42|  分类: 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读书(原) - 微风 - 微风 

 读书,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一项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读书又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读书,可能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看书,这和读书的真正含义相去甚远。

《三字经》有这样几句话:“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大意就是说的是要想把书学好,就必须做到口中吟诵,心里思考,从早到晚都要把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这几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三个关键。

“口而诵”,道理很简单,读书读书,不诵怎么能叫读书呢?古人读书有讲究五到的,就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读书一定要“口而诵”的,我们现代人说 “看书”,虽然一字之差,结果可完全不一样。“看”是泛泛地翻一翻、心不在焉地看一看,这和读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大脑是记忆存储器,脑皮质有不同的分区:有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等等不同的功能区。一般意义上的看书只是大脑的视觉中枢在工作,换句话说,只刺激脑皮质的一个视觉功能区。如果眼、耳、口、心、手一齐来配合,脑皮质五个功能区同时工作,读书的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

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说:“朗读是将书面语转为口语,从而使口语的品质得以提高的很重要的一环。朗读着,朗读着,优美的书面语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口语,从而提升了口语的质量。

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汉语的音乐性、汉语的特有声调,都使得汉语成为一种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对母语的亲近感。”

现在正在全国推行的经典诵读工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真诚希望我们的读书都能做到“口而诵”。

“心而惟”,惟是动词,有思考、思索的意思,心里面要反复思考,就是“心而惟”。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知识渊博,但是没有智慧的思想,所学的东西就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就会迷惑、糊涂。相反地,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踏踏实实的学问的锻炼,自以为是,结果就会自误误人,很危险,这就是“殆”。

“朝于斯,夕于斯”,意思是白天也是它,晚上也是它。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读书更要持之以恒。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谈到:“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来而用之不竭乎?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有任何疑问,先不要在外面寻找答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话头,“朝于斯,夕于斯”地诚心问自己,答案就出来了。这是开发自己智慧的传统治学方法。

《弟子规》中也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经验之谈。朱熹曾对他的学生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能不到者乎?”

关于读书,曾国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论述,他在《全集家书致澄弟沅弟》中就提到:“为学四字勖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如此看来,读书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读书是有很多深刻的内涵的,我们原来以为的那种翻翻看的读书方式真的是需要改一改的了。

  评论这张
 
阅读(339)| 评论(2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